当跳蚤在人身上寄生时可通过洗澡、更换衣物等方式处理。若皮肤出现严重瘙痒、红肿溃烂,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,应前往皮肤科、感染内科就诊。
1、彻底清洁身体:发现跳蚤在身上后,第一时间用热水和肥皂进行全身沐浴。热水能使跳蚤行动迟缓,肥皂的碱性成分可破坏跳蚤的体表结构,使其难以存活。洗澡时,要着重清洗腋窝、腹股沟、脚踝等跳蚤容易藏匿的部位,并用毛巾反复擦拭,尽量将跳蚤冲洗掉。洗完澡后,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身体。
2、更换并清洗衣物:沐浴后,立即更换衣物。将穿过的衣物放入热水中浸泡至少30分钟,水温需保持在50℃以上,这样能有效杀死跳蚤及其虫卵。浸泡后,进行常规清洗,并在阳光下暴晒。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除虫的作用,可进一步消灭残留的跳蚤和虫卵,更换的床上用品也需进行同样处理。
3、处理居住环境:跳蚤易在阴暗潮湿、杂物堆积的地方繁殖。对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清洁,清扫地面、角落,用湿布擦拭家具表面,收集垃圾并及时处理。使用杀虫剂对房间进行喷洒,重点喷洒床铺、沙发、墙角等跳蚤可能藏身的地方。喷洒后,关闭门窗一段时间,增强杀虫效果。但要注意通风,避免杀虫剂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4、药物辅助治疗:若跳蚤叮咬引发皮肤瘙痒、红肿等症状,可在医生指导下,使用炉甘石洗剂、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。若症状严重,出现水疱、溃烂,或伴有发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,需及时就医,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治疗。
多数人通过及时、正确的处理,能有效消灭身上的跳蚤,缓解不适症状,预后良好。但部分人因忽视处理或处理不当,可能导致跳蚤反复叮咬,引发皮肤感染等问题,影响健康。
人身上出现跳蚤的危害
皮肤过敏与炎症:跳蚤叮咬人体时,会注入唾液,其唾液中的蛋白质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。被叮咬处通常会出现红色丘疹,伴有剧烈瘙痒,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,引发炎症,如毛囊炎、脓疱疮等。这些皮肤问题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,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。传播疾病:跳蚤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,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鼠疫和斑疹伤寒。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,通过跳蚤叮咬传播,病情发展迅速,可引发高热、淋巴结肿大、肺炎等严重症状,病死率较高。斑疹伤寒由立克次体引起,被跳蚤叮咬后,患者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皮疹等症状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,危及生命。